深夜。
犯人们一反常态,被吓得鬼哭狼嚎。
(相关资料图)
说起来也怪,他们也是资深囚犯了。
新人来了,自然要拜拜码头。
可就在他们要教规矩时,却接连看到诡异景象——
新进来的这哥们总是神神叨叨的,还不时在地上拿着茅草画符。
而牢房的铁窗,也会有一缕黑烟飘过。凶煞?中邪?
不。
其实是一个学霸在做数学题。
以上场景,出自最新上线的古装悬疑剧。
它热度很高,口碑却陷入争议。
焦点就在张若昀的演技。
从上面的镜头也能看出,他的表演有些抓马。
甚至有网友说,他把学霸演成了丧尸。
于是,豆瓣评论区被一星、两星血洗,纷纷弃剧。
这就太冤了!
你根本不知道,你错过了什么。
《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》
《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》(下简称《丝绢案》),改编自著名作家
马伯庸的小说。
客观来说,张若昀这次的表演确实有待商榷。
但派爷以为,千万别因为一些缺憾,就棒杀了一部品质好剧。
01
学霸必须死
先从故事说起。
帅家默(张若昀 饰)是个算呆子,将算术奉为信仰,相信 " 数性至诚 "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。
平日里,他以算术为乐,还热心帮街坊邻居计算土地面积,解决纠纷。
但,地契上写明的 " 四亩 ",他算下来只有 " 三亩六分 "。
那少的四分地哪去了?这个结果,给百姓们争夺土地的争论添了一把油。
帅家默坚信自己没错,
一定是地契与地亩不符。
于是通过纨绔子弟丰宝玉(费启鸣 饰)的帮助,进入到金安府的架阁库,搜索鱼鳞图册查看官方登记的土地面积。
这一去不得了。
帅家默发现了一个隐藏了百年的大秘密。
简单说就是,金安府共有八县。
其中,仁华县每年交人丁丝绢税3530 两,其他七县并无缴纳数据。
即,这一科目税赋,全由仁华县百姓承担,从道理上说应由八县按比例分摊。
白白缴税,也太冤枉了吧!
但,帅家默的重点不在这,他只认定,数字错了,有错就得该。
所以,他即便挨了板子,还要坚持提告。
学霸到一定程度,果真单纯。
直愣愣的草民,
远不知官场深浅。
他向仁华县的库房提告,被拒。
再去金安府的库房,又因文件不全,没被受理。一个算呆子想澄清冤案,必须要帮手。
相比于帅家默,陪伴他的丰宝玉脑袋就活络很多。
丰宝玉身上有功名,具备提告资格;而且,他生性爱赌,爱逛青楼雅院,野路子也多。
比如,之前帅家默能进架阁库,多亏了他用春宫图打点。
丰宝玉有个姐姐
丰碧玉(戚薇 饰),她做的丰氏火腿远近闻名。
商人,往往都是炒作高手。
在丰碧玉的策划与鼓动下,弟弟丰宝玉参与到丝绢案中,为的是以此为踏板,扬名乡野,继而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。
丰碧玉出马,果然不同凡响。
先是包装式提告。
名头是 " 斗殴 ",内容是两人都算出,仁华县多交了税赋,只是数字不同,故而打了起来。
于是," 税赋 " 应当减免的事宜,又被抬上了台面。
再是
操纵舆论。
丰碧玉带了一帮围观群众起哄架秧子,非要把这税赋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。
帅家默有智商,丰家姐弟有情商。
双商在线,有搞头吧。
但,原本一桩确凿的事情挤进了官场后,就越变越复杂。
而帅家默,竟然一步步被推向了断头台。
为何会演变至此?
02
数字下的官场百态
帅家默在意的是数字的正误。
但这,却撬动了一府八县的利益。
不过,他也算幸运。
新上任的知府黄凝道(高亚麟 饰),想整肃金安府的官场风气。
丝绢案,正巧成了治理的由头。
草民做先锋,上官给保障,事情就顺风顺水?
没那么容易。
马伯庸在小说中提及——
知府和知县是流官,干几年就会调走,但三班六房的职位往往为本地胥吏所把持。这些人都是本地土著,熟知基层,他们又掌握着专业技能,职务世代相传,自成一个体系。没他们配合,贵为知府也没法施展拳脚。
也就是说,黄知府既要查出真相,又不能公开得罪县官。
而县官们,都揣着自己的小算盘。
黄知府刚要提审丝绢税一案,同阳知县、揽溪知县、万成主簿就递上了拜帖,要参见知府。
审理过程中,帅家默仔细讲清了丝绢税的来源,以及仁华县替其他七县缴税的事实,并由申宝玉申明,以后应当由八县按比例分摊。
道理是这么个道理。
但实际的情况是——
仁华县税赋是少了,可其他七县就突然多了负担。
其他三县的官员,正是仁华县的方知县暗中叫来的。
减赋,他不动心?
也不是。
但他更怕。
一怕得罪了其他兄弟七县。
二怕黄知府通过丝绢税,撕开了大肆整顿的口子。
相较之下,让治下的百姓每年多交三千多两银子,代价才最小。
黄知府与帅家默演了一场戏,为的是让七县打开架阁库,查验税赋资料,就能真相大白。
但,三县的官员有的试图讲理。
有的卖惨。有的还差点说出了大实话。
苛政猛于虎
哀民生之多艰啊
再加上状师
程仁清(王阳 饰)当面揭露了帅家默可能藏有的私心——
二十年前,仁华县发生了一桩舞弊悬案,最大嫌疑人就是帅家默的父亲,后来夫妻二人死于火灾。
所以,帅家默坚持挑开人丁丝绢税一事,明为公义,实为复仇。
重重阻力之下,黄知府无法继续深入,只得让帅家默
暂时背锅。为何说是 " 暂时背锅 "?
这就是官话的微妙之处了。
黄知府要给四个县面子,同时又不能冤枉好人,所以自己没定罪,而是" 交由刑房议罪 "。
刑房的人但凡懂得为官之道,便会轻饶帅家默。
这样的官话,还有一处。
而且,黄知府说了两遍。
在金安府
就别想着再提告了
表面上看,这是斥责,警告他别再在金安府惹事。但其实,这是指示:金安府以外,要想办法提告。
证据就是。
黄知府给改了状书,还附上了邸报(公示官员升贬动迁、朝廷下发了什么圣旨的文件)。
于是,帅家默与申宝玉越过了金安府,进省城继续提告。
这一路更加凶险。
幕后 boss范老(吴刚 饰),一边派遣程仁清在白道,用合法的方式阻挠;另一方面又增派打手,暗杀帅家默。
立意很清楚了。
《丝绢案》将明朝官场的百态,以一个横截面的形式,徐徐展现。
所谓 " 见微知著 "。
03
改编范本
马伯庸的小说很有特点,无论是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还是《风起陇西》,都是以史料为基础,另辟蹊径,融合推理、悬疑等类型手法,讲述另类的传奇故事。
所以,他的作品常常带有科普性。
当小说看,这是趣味;但影视化后,就成了门槛。
在派爷看来,《丝绢案》是改编效果最佳的那一档。
其一是,合理性。
在小说中,帅嘉谟(剧集改为 " 帅家默 ")发现税赋疏漏,是因为想做数学题而进了架阁库——
当时没有教辅和习题集,帅嘉谟一腔做数学题的欲望无处发泄。好在这个苦恼没持续很久,他便发现了一个绝好的题库:歙县架阁库。
但架阁库,哪是寻常人可以进的?
在剧中,帅家默做事有动机:想查清地契与地亩的差异。
也有门路。
新加入的人物丰宝玉,打通各个关节。
另一方面,小说中的帅嘉谟虽然兼有智商与情商,但一个人就想在官场里冲撞,也缺乏说服力。
剧集的做法是,有挚友丰宝玉同行,有黄知府从中指点。
其二是,趣味性。
丝绢案是以数学打底,自然会有些观看门槛。
剧集有意识地在提升喜剧感,来中和这个故事的理性和冰冷。
比如主创以帅家默的实诚,做了不少笑料。
其三是
冲突。
体现在两个层面。
先看人物。
在小说里,程任卿(剧集改为 " 程仁清 ")于故事中后段才出现,这是严格依据史料的写法。
剧集将其前置,并做了个 " 双雄对峙 " 的格局,这便提升了可看度。
更有意思的是人物塑造。
在丝绢案里,帅家默是指出问题的人,程仁清则是负责掩盖问题的人。
你给我多少银钱
我就还你多少公道
按理说这两人应该是死敌。
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
帅家默进省城,程仁清去阻拦,无意间落水,帅家默不由分说跳河救人。
另一处。
范老安排打手暗杀帅家默,程仁清默默出手相救。
这种细节,不仅丰富了人物个性,还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。
再看布局。
帅家默的父亲因舞弊案蒙冤,葬身火海,是剧集新加的内容。
3530 这个数字,也成了关键信息。
也就是说,剧集为帅家默新加了一条复仇线。
帅家默失忆也有几个用意,增加悬疑感、突出人物前期身上的纯粹。
而童年丧失双亲的巨大创伤,导致了他有了呆、孤僻、社交障碍等症状。
也因此,这个人物很难演。
客观说,张若昀的处理,有时候确实用力过猛。
但若细看,也能瞧出他表演上的层次感。
比如程仁清讲述帅家默父亲案件时,他的眼神里先是疑惑与恐惧。
随后又呈现出
恨意。再比如,帅家默在狱中那段将算学视为道的宣言,眼神有光,充满着激情与热血。此外,《丝绢案》的制作水准也很高。
只看一张截图。
构图有中国画的韵味。
建筑风格、古人风貌,均有呈现。
总得来说,《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》当然存在缺憾。
但派爷还是想安利这部好剧。
它用以小见大的手法,以丝绢案为切口,试图剖开整个大明的官场生态。
并向你呈现了,牵动利益的正义之士,如何被层层打压。
又是什么复杂原因,才会导致利益集团博弈、官官相护。
这是历史。
现实,何尝不是历史的重复。
而像帅家默这般勇于争辩且坚韧不屈的人,又有多少?
关键词:
也就是说
发现了一个
土地面积